智慧夜鹰!晚上能干活的电网无人机来了!
日期:2021-11-30 17:08 来源:电网头条
11月29日,在国网福建电科院与莆田供电公司协同合作下,通过无人机搭载智慧夜鹰顺利完成220千伏石新Ⅱ路、湄栖Ⅱ路智慧夜巡工作,标志着国网福建电力率先应用无人机+边缘计算模式,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到无人机夜巡现场作业中,将大幅提升输电线路夜巡智能化水平,让设备夜巡工作更智能更安全。
入冬以来,福建莆田地区气降骤降,沿海空气潮湿,盐雾重,电气设备及输电线路绝缘子表面极易黏附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导电物质,导致绝缘水平下降,从而引发污闪、发热、电晕放电等问题,需要一线班组进行夜间特巡,及时排查并消缺,保障输电线路、变电站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往年这个季度,我们是选择便于观察时段开展防污闪夜巡,但是输电杆塔较高,且雨雾天气下能见度较低,人眼判断不够准确。莆田公司输电运检人员刘志鹏说道,近年我们也尝试无人机搭载红外装置开展设备夜巡,但是夜晚飞行可能发生撞线,安全性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国网福建电力组织国网福建电科院与莆田供电公司成立联合攻关团队,运用福建电科院电力无人机巡检技术攻关团队历时7个月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线路夜巡助手智慧夜鹰,开展无人机智慧夜巡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班组的设备运维能力。
据了解,智慧夜鹰运用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对夜晚无人机自主巡检拍摄的可见光和红外图像进行智能化处理。智慧夜鹰相当于虚拟闪光灯,通过智能算法对低照度原始图像进行照度增强,达到巡视查看要求,并进行放电点的自动标识,方便夜巡人员发现故障设备。与此同时,智慧夜鹰还充当了智能捕捉器的作用,可以对红外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创新提出图+数结合的图像智能分割算法,对复合绝缘子目标的精确分割,并提取温度数值,实现绝缘子状态的自动诊断,贯通了自主巡检、图像采集、智能识别、状态诊断、无线传输、结果显示全流程。
在巡线人员进行夜间特巡时候,通过无人机搭载边缘计算终端智慧夜鹰,采用高精度自主巡检保障夜巡安全,通过边缘计算终端实时分析无人机红外巡检影像并无线传输至地面客户端。相较于传统人工手持红外热成像仪远距离巡视,测温精度更准确,拍摄影像更清晰,有效弥补了夜间巡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的短板,在数据采集、数据智能化处理方面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
目前,智慧夜鹰处理红外图像可达到2秒每张,单次自主巡检15分钟,飞机降落同时巡检图像也基本处理完毕,巡检人员可现场一键获得智能分析结果。目前该项目已申请2项软件著作权。电科院机巡作业室人工智能研发人员王仁书博士介绍说。
下一步,国网福建电力将继续发挥联合攻关团队优势,以解决一线现场难题为导向,加快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成果落地应用,为支撑现代设备管理体系建设和数字化班组建设贡献团队力量。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