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通信光电缆企业家峰会上,我国光电缆企业在十三五时期走向国际化已成为行业共识。亨通集团执行副总裁、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建林表示,光电缆企业应借鉴工业4.0,打造线缆高端制造,从而提升中国线缆行业的全球竞争力,实现我国光电缆企业走出去的目标。
据钱建林介绍,目前我国电线电缆市场有7000多家生产企业,1万多亿元的产值,近70万从业人员,总量已居全球第一。同时已有部分光电缆企业处于高度自动化、无人/少人化生产的工业3.0模式,但是仍有很多线缆企业依然处于工业2.0及以下的工业模式,依托简单的机械加工、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由于不具备生产能力、质量监控与检测等必要手段,使得假冒伪劣、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产品充斥市场。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将大力推进智能制造。钱建林表示,中国光电缆企业也应借此机会打造线缆高端制造,提升中国线缆行业的全球竞争力。
通过线缆制造向智能化转型,将可实现客户端时时定制化需求,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批量化、工业智能化、物流智慧化。从而为企业大幅提高实现劳动生产率、加快产品创新速度、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减少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而从行业来看,通过线缆智造可以建立起高度协作的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整个行业的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
钱建林认为,要实现线缆智能化转型,需要以精细化生产流程为基础,进行自动化改造,搭建信息化互联网络平台,打造而智能化制造,最终实现端到端综合集成。
其中,在精细化方面,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精益思想固化到线缆全生命周期的所有流程。而精细化的基础,即需要将生产进程的时间按秒计算,将成本核算到部门与工序;将客户定制的生产需求纳入生产体系之中,实现基于客户定制的精益现场管控方式以及动态配置精益生产方式。
在自动化改造方面,需要自适应与自我调整的智能设备改造、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改造与自动物流/检测设备的导入或改造。
在搭建信息化互联网络平台方面,搭建生产线/工厂数据网络平台以及信息物理系统,信息物理系统是实现智能工厂的前提。
在智能化制造方面,实现虚实同步、网络化生产以及打造智能化车间。最后,企业应将供应商-工厂-客户三端口集成以及设计-制造-服务进行全流程集成,从而提升我国线缆行业的全球竞争力,促进我国电缆企业走向国际化。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