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2016年6月9日宣布,采用涂布工艺与简易真空工艺相结合的技术,试制出了单元尺寸为SD卡大小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单元转换效率超过20%。相关成果已刊登在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
单元转换效率最高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韩国化学研究所(KRICT)与韩国蔚山科技大学(UNIST)开发的单元,效率为22.1%,但单元面积非常小,仅为0.1cm2。此次是首次以较大的单元尺寸(SD卡大小)实现了超过20%的单元转换效率。
开发该单元的团队是因开发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而知名的EPFL光子学和界面实验室物理化学专业的教授米夏埃尔格雷策尔(Michael Graetzel)的研究小组。格雷策尔等人首先采用旋涂技术在玻璃基板上涂敷了作为吸光层的钙钛矿墨水(YouTube视频)。然后采用一种名叫真空闪蒸(Vacuum Flash)的工艺,一边抽真空一边进行墨水的晶体化。据EPFL介绍,这种方法可以去除多余成分,促进籽晶的形成,从而实现晶体化。最后成功获得了高品质钙钛矿晶体。
还打算实现30%以上的转换效率
格雷策尔预测,通过采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现有硅类太阳能电池相结合的串联结构,可使转换效率达到30%以上。据他介绍,这种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效率高达44%。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