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丨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成立_资讯_线缆世界网手机版
动态丨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成立
日期:2016-06-16 16:40  来源:中电新闻网

615日,22家发起单位、26家成员单位、10家合作单位共计150余人共同见证了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在北京的成立。


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将会成为我国电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电力产业链参与国际竞争,推动电力装备制造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带动我国电力工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晓林评对的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如此评价道。


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将如何担起重任?自它成立那一刻,就迎来多方的期待。


电力企业走出去已取得丰硕成果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我国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80亿美元,增长了14.7%。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100亿美元,增长了9.5%。电力方面,随着巴西特高压直流重点项目,缅甸、希腊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中标,中拉、中非等系列多双边基金投入运营,资金规模也超过了1000亿美元。


电网企业先后成功投资运营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的骨干能源网,水电、核电企业在东南亚、巴西等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我国电力企业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具备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的综合实力。


多方推进电力工业走出去


我国电力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电力国际产能合作走出去合力,电力企业走出去迎来了各个层面最有利的支持。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程建林表示: 为了推进我国电力工业走出去,国家发改委积极构建多省协同机制、政企协同机制、产融协同机制、行业组织协同机制、通过建立系列的协同机制,发展改革委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各方的合力,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取得积极的成果。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谈践指出:外交部主要是负责涉外工作,一些重大电力的项目可以带入到高访接待,或者领导人出访中。另外,外交部在全世界有200多个使领馆,他们都是我们很好的在国外的信息触角。所以,外交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加强政策指导,提供信息服务,便利人员往来,协助应对对外合作中的紧急和敏感问题,及时高效的做好领事保护,为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保驾护航。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韩勇则指出:商务部是国际产能合作重要牵头部门之一,商务部不断完善各项电力企业走出去战略服务。首先是继续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指南工作,对产品服务的内容、领域、方向与模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其次是制订相应的规划,特别是区域规划,为电力企业提供指引;再者是不断发挥驻外经商参处的服务能力,及时的获得东道国的安全局势等信息,要求及时向国内反馈这些信息,帮助电力企业开展风险防控,提高经商参处的服务意识,为中资企业提供细致的咨询服务。


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任重道远


国际化是电力企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方向,是电力行业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利益,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成立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有利于电力企业各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强联合,推动我国从电力大国走向电力强国。


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有关电力企业共同发起,电力领域的相关企业、机构和高校自愿参加。该联盟以服务协调,诚信自律,合作共赢为原则,旨在建立电力产业协作机制,搭建合作共享的服务平台。


对于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指出:联盟将坚持服务导向,推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作用,将联盟建设成为联系行业,为企业抱团出海,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努力提升中国电力行业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联盟还坚持企业主导,实现互利共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促进上下游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深度合作,构建装备制造、建设施工、运营维护等中国电力行业全产业链的战略联盟。


对于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如何在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战略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晓林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充分发挥联盟的合作平台作用,充分利用既有合作平台,打造更适合电力产能国际合作的新模式; 二是充分发挥联盟的沟通协调作用,建立共同投资机制,在项目上组织更多企业参与进来,分担风险,在对外投资项目上,避免国内企业相互压价,盲目竞争的情况,及时协调联盟成员间的利益诉求,维护联盟的整体利益。对于联盟无法协调的事项要及时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三是加强联盟自身的服务能力建设,联盟刚刚成立,需要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持续投入,进一步明晰工作目标和任务,远近结合,有所侧重制订好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抓住联盟成员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工作。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