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线缆” 何时走向“高大上”_资讯_线缆世界网手机版
“江西线缆” 何时走向“高大上”
日期:2016-10-19 17:01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余红举
电线电缆,被誉为国民经济血管和神经,从电力、铁路、交通、通讯、建筑到日常家庭装修都离不开,是制造业领域中仅次于汽车产业的第二大产业。其中,江西省拥有赣昌、太平洋、越光等中国驰名商标、江西省著名省标,而相比巨大的市场,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因素,130家电线电缆企业占全国电线电缆行业产值不足1%

专家指出,江西省电线电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既需要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也需要企业自觉维护好市场秩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提升江西省电线电缆企业在全国市场的份额。


全省产值不到100亿元


毫无疑问,电线电缆市场这块大蛋糕是诱人的,国内每年市场规模在万亿元以上,而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广东、山东、河北等省市,占据了全国市场约80%份额。省电线电缆制造行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总产值约1.3万亿元,荣登2015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十强榜首的江苏亨通集团在2014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比江西省130家电线电缆企业的总产值还多。


全国电线电缆行业竞争激烈,加上江西省90%以上企业都集中在通用产品上,本省电缆企业市场占有率低,行业企业产能速度跟不上整个电线电缆行业市场的增长速度,甚至出现本省市场也不断遭遇外省企业蚕食。


以国电网(江西)工程为例,2014年电网工程的招标共发包108包,江西电缆企业的中标数为13包,仅占有12%;去年发包126包,江西省电缆企业的中标数为17包,仅为13.49%


江西南远电缆有限公司是江西省最大的电线电缆企业之一,其母公司注册地为湖南省。总经理侯晓枫谈到为何投资南昌时称:母公司在拥有湖南湘江西湖两大电缆品牌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走出湖南市场。他还毫不隐晦地说,江西电线电缆市场大,而本土企业竞争力较弱,想通过投资南昌市场撬动企业在整个江西市场抢得更多份额。


多重因素制约行业发展


江西省电线电缆企业的短板在哪?江西电线电缆制造业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称,产品结构不合理是最主要原因。


这位负责人说:我省主要产品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电缆、低压聚氯乙烯绝缘和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产业链上高端产品光纤及线缆制造缺失,海底电缆等特种电缆产品没有,因而在争抢国家或者省重点工程项目上处于弱势地位。


据介绍,江西省电线电缆制造业基本是从低端模仿开始,平均投入研发经费不足销售额的1%,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中低端市场竞争趋于恶化。江西电线电缆制造行业协会会长李光荣介绍说,原有电线电缆市场的利润巨大,众多企业蜂拥而上,导致电缆市场鱼龙混杂,压价竞争,忽视了产品质量,影响了江西省企业产品的整体形象,故而缺乏竞争优势。如江西某电缆品牌被国家电网发布为不合格产品,被暂停架空绝缘导线物资品类的中标资格。


除此之外,电线电缆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且企业负担的用工成本高于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区。而物流市场无法满足企业的多层次需求,平均物流成本明显高于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因素也制约了江西省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


李光荣举例说,在江西省投资一家2亿元的电线电缆企业,在沿海地区大约只需要1.5亿元,这主要是配套不够完善,物流仍不够发达。



破解困境需内外兼修


据了解,江西省电线电缆企业占据全省市场份额近几年有所提升,从5年前的20%提升到了约30%。在李光荣看来,今后几年,江西省电线电缆行业总产值会逐渐增加,这主要是国家电网增加投资。不过,他也表示,随着成本提高、消费升级,必然导致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逐步被淘汰出局,加速江西省电线电缆行业重新洗牌。


李光荣的另一个身份是江西开开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2011年至2015年连续在国家电网中标,是江西省电线电缆行业在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中标最多的企业。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龙头企业。李光荣正酝酿与会员单位在新建区望城板块,成立省内电线电缆行业第一家高分子材料股份公司,生产电线电缆的高分子材料,既能提升产品品质,又能配套各相关企业,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省内电线电缆的竞争力。


不过,有专家指出,除了整合电线电缆行业资源,扩大优势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外,还需要政府机构形成合理的市场治理机制和模式,解决行业目前存在的弊端。最为关键的是,企业要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从而提升产品质量,打造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电线产品,这样才能做大做强,打出品牌。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