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在常熟田上——亚洲光伏产业协会媒体团“走进腾晖”见闻录_资讯_线缆世界网手机版
太阳照在常熟田上——亚洲光伏产业协会媒体团“走进腾晖”见闻录
日期:2016-12-01 16:42
一块土地上能长什么?

王柏兴的实践告诉人们:同一块土地,除了能长庄稼,还能长太阳能,而且还可长出一种能帮助山乡农家脱离贫穷、走向富裕的光伏扶贫新模式!


20161128日,当众多亚洲光伏产业协会媒体团成员,来到江苏常熟对中利腾晖光伏科技公司进行集体采访活动时,亲眼目睹了在毗邻该公司的这片土地上新近出现的神奇变化,了解到有关这家新兴的高科技公司把智能光伏与传统农业进行跨界嫁接,杂交出新能源科技农业这个时代弄潮儿的许多故事。


王柏兴是中利腾晖及其所属中利集团的掌门人。目前,中利集团已是一个拥有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子公司的著名企业,列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自主创新企业十强,2015年实现税收8亿多。作为集团中坚的中利腾晖公司具有全球领先的3GW光伏电池、5GW光伏组件产能和5GW铝合金支架产能,是中国光伏一级领跑者制造商。几年来,中利腾晖累计建设的光伏电站已达4GW以上,位居全国前列。王柏兴本人也多次受到表彰嘉奖,并荣膺亚洲光伏产业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之职。


近年来祖国西部建设了不少大型光伏电站,但遭遇严重窝光窝电,只因当地缺乏足够的用电负荷。王柏兴及时把目光转回他最热爱也最熟悉的家乡常熟的土地上。201415年,他们成功发明了智能光伏+科技农业综合技术。在一举荣获34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的同时,中利腾晖专门组建了中利光伏农业研究院、中利农业技术发展公司等机构,通过流转等方式,集中了公司近旁的1700亩农田、湖滩、撂荒地,进行了多样性的光农复合、种养-发电实验,取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


那一天,王柏兴撇开其他事务,亲自向媒体团员们剖析了这一被昵称为光伏嫁接大农业的开创性实践的奥秘。



首先是在光电应用技术上有许多独到之处:一是全部采用高效率光伏组件,二是把水稻田上光伏电池阵列架高到4米以上,三是全部采用单板组件安装,四是光伏支架的桩距宽度达到10米,五是全部采用了砼水泥桩+铝合金支架,从而大大提高了光伏组阵的发电效率、抗风能力和土地的光照率,也适宜小机械进入组阵底下进行农事操作,而且可确保20年以上的抗腐蚀能力,并降低维护成本。由于设计了一系列特殊的智慧控制手段,有效控光、控肥、控水、防虫、除害、驱鸟雀;又由于密集光伏支架的遮挡、围护,避免了水稻成熟期台风影响、不致倒伏。最后,在有多位专家现场鉴定下开割,25田试验种植的常农梗8号水稻田每亩产量达到602公斤,高于周围农民种植稻田的产量。目前虽已经过水稻收获季节,但媒体团员们依然从公司辑录的种植过程视屏,以及残留在光伏稻田边的饱满稻穗中,切实领略了这一创新项目的巨大魅力。


其次,试验了不同农业产业与光伏电力生产的共生性。同样在这片土地上,在生产绿色电力的光伏网底下,王柏兴指挥部下分别辟设了各类养殖、种植场,孕育了其他多种物产:无土栽培的有机蔬菜,肥硕散养的鹅、鸭、鸡,粼粼水面上和潜伏水下的鲜嫩莲藕及河蟹、青虾、塘鳢等。此外,他还部署在山东冠县、河南开封、江西余干等10多个地区,尝试在光伏组阵列下的土地上种植牧草以发展光伏牧业,种植更高附加值的中草药、藏药和油用牡丹。总之,腾晖人指望在更大范围的同一片土地上,既可收获每亩约10万多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又可收获高产的农作物,还能创造预计亩均收益可达万元以上的更高价值财富!


20161023日,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牵头邀集国家发改委、扶贫办、农业部、科技部、国土部等十多个部委机构的专家,举行了中利万农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创新项目规模化推广论证会。论证结论为:中利万农智能光伏嫁接科技大农业创新项目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实现了在水稻种植等大农业上的成功应用,大幅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有利于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在尝试光伏科技农业成功的基础上,王柏兴带领腾晖团队开展了一项更有意义也更具广阔前景的宏大事业:光伏扶贫。


今年初,经有关方面批准,中利腾晖发起成立规模达100亿元的光伏扶贫产业基金,与几家政策性银行共同提供光伏扶贫农场的项目建设资金,计划在全国各地12.8万个贫困村中兴建一村一个、占地12亩左右的500千瓦光伏扶贫农扬。具体做法是:在土地权属性质不变、土地功能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成立项目公司,项目产权归属村委会所有,光伏发电每年平均收入约60万元,扣除按15年等额还贷,每年还本、付息、运维费等成本支出约30万元,每年可为贫困村提供净收益约30万元;同时,光伏扶贫农场还可从休闲农业、中草药种植、特种养殖等项目中达到亩均年收益1万元、总计年收益12万元以上的净收益。王柏兴介绍说,这一全新的扶贫模式,可为各地贫困村创造20年稳定可靠的光伏+农业收益,让贫困村的贫困民众共享光伏等现代科技的创新成果。现在,我们已经与15个贫困县签订了光伏扶贫协议,在广泛推行智能光伏嫁接科技大农业创新模式的同时,确保能够在三年内实现包县脱贫。这一计划,已获得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肯定和重视,要求各地加快复制推广由中利集团带头实施的贫困村光伏扶贫农场创新模式。


常熟田。常熟县境,平畴万顷,岁岁丰穰,真乃名实相符。这是53年前著名画家钱松喦先生为常熟田作画时所题之钤。如今,由于生产水平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常熟田的资源已越来越稀缺。作为一位土生土长在这土壤膏沃之地上的常熟人、一个常熟农民的儿子,王柏兴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努力创造出智能光伏嫁接科技大农业新技术,让常熟的同一块土地上既长出庄稼,又长出太阳能绿电,而且还长出了光伏扶贫的新模式。当前,巴黎气候协定已经生效、太阳能时代正在疾步驰来。王柏兴和他的同事们,将乘着这驾阿波罗的马车,在国家各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向更大范围推行他们的创新技术、创新模式,让太阳不仅照耀常熟田,也照耀伟大祖国的各个平原山乡、村寨角落,使全国土地的承载力都得到更大的发挥、使它们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