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电缆:核电缆上竞风流_资讯_线缆世界网手机版
上上电缆:核电缆上竞风流
日期:2016-12-05 17:04  来源:光明日报
走进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时天色已晚,73岁的董事长丁山华谦恭相迎。他高高的个子,瘦削挺拔地站在风雪里,就像一名在特种电缆领域征战的老将。

故事要回溯到6年前。2010年,国家核电工程公司启动世界第一座三代核电站AP1000项目。三代核电站是国家核电发展的重要决策,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美国西屋公司设计的三代核电技术,其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外界完全失电的情况下能通过自身的物理原理维护核电站安全运行72小时。为了全面建设核电强国,国家对这个项目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资金。


在三代核电站AP1000项目中,有一个看起来不起眼但其实非常关键的部件电缆。形象地说,动力电缆是血管,控制电缆是神经,核电站建设需要用到动力电缆、仪表控制电缆、壳内电缆、壳外电缆等等。然而,由于核电缆在耐辐射、耐LOCA(失水事故)、阻燃等方面技术要求极高,加之国外技术封锁,进口核电缆价格昂贵。


AP1000启动核电缆研制招标后,丁山华率领团队认真筹备,成功中标壳外电缆。而安装在核电站最关键的安全壳内,为连接壳内核设备、传递各项指令发挥关键作用的壳内电缆,由美国的一家公司中标。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中标3个月后,这家美国公司居然撂挑子选择放弃!


原来,三代安全型AP1000核电站用壳内电缆被称为核电缆领域的明珠,技术难度可想而知。美国公司在分析了技术难度和风险后,知难而退。同时,三代核电站AP1000项目对于我国建设核电强国意义重大,一些掌握行业尖端技术的国外企业纷纷冷眼旁观。


关键时刻,丁山华和上上电缆集团的技术研发团队反复沟通,最终决定接受挑战,迎难而上,承接壳内、壳外核电缆全部项目研发重任,成为三代核电站AP1000项目的唯一电缆供应商。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上上电缆早在20世纪末就看到电缆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危机,从而进军被国内视为烫手山芋的核电领域,是我国第一批介入核电缆研发的企业。在几乎为零的基础上,技术人员翻阅一本又一本国际文献,记录一项又一项技术参数,逐渐克服材料、稳定性等种种困难,成功研制两代、两代半核级电缆,并已先行开始了三代核电缆的技术研究。


为了摘得核电缆明珠,上上苦苦积累了近20年。丁山华给三代核电缆技术攻关团队加油鼓劲儿,必须要以为国争光的必胜决心和毅力,跨过三代核级电缆技术的火焰山。


在研发线上,上上电缆原副总经理王松明带领技术团队逐项攻关。这位有着中国核电缆泰斗美誉的技术狂人,凭着他的倔劲、冲劲和拼劲,白天开会解决难题,晚上挑灯翻看记录,在产品试制中,最多的一种产品连续试制30多次。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个关键技术难题开始逐渐被攻克。然而,王松明却因旧疾复发,最终在2012917日上午永远合上了疲惫的双眼。这时,距离世界首堆AP1000壳内电缆正式交付仅差7个多月。


20121227日,在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和国核工程有限公司等领导和专家的共同见证下,上上电缆研制的AP1000核级电缆在经历了历时58天的冷却剂失水环境(LOCA)试验的考验后,顺利开炉。经检测,电缆性能指标依旧符合标准要求。该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级电缆已满足三代核电AP1000项目的要求,打破了国外产品在该领域的垄断。


如今,上上电缆研制的三代核电缆,不仅成功安装到三门、海阳核电站1号机组并覆盖各类堆型,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核电缆第一供应商,而且还远销至国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全球产业转移,中国制造企业只要把产品做到极致,就一定有饭碗。路在自己脚下,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争气。丁山华说。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