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行业也面临一系列新形势和新变化。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中央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时期,也是能源革命发力提速的关键时期。这一年,能源行业大势与大事不断涌现,从年初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成立到年末《巴黎协定》的正式生效,期间穿插着二十国集团(G20)能源部长会议、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等一系列深刻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能源事件。十八大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革命稳步推进,国际能源合作全面加强。
坚持互惠互利 优化布局 塑造中国能源形象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架构中举足轻重。
习近平主席在G20工商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说,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近年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能源形势,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互动,在全球能源治理的中心舞台上,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合作,这是我国首次在G20这样的全球经济治理核心舞台上提出全球能源治理的中国方案,推动了全球能源治理的顶层设计。
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相互关联、彼此影响,互利共赢、共谋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新形势下,党中央作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构想,国家能源局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项目建设。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加快能源合作,国家能源局紧紧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契机,通过编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规划》,明确区域战略布局与合作重点,共享能源发展红利,打造区域利益共同体。
为了有序推进我国电力产业国际化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多边、双边合作机制,制定电力发展的行动纲领,为编制相关专项计划的指导文件、布局重大电力项目提供了依据。1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作出的《稳中求进谋发展聚焦供给抓改革以能源事业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我国能源工作深入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大力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大力拓展国际合作,系统建构了贯彻落实能源革命战略的框架体系,发布实施了十三五能源发展系列规划,全力抓好中央巡视整改落实,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11月,国家能源局先后印发《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也在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电力、水电、风电发展目标和建设布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蒋南青博士对此表示,中国发布的一系列五年规划,是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愿景、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做出的重要努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合作一直是顺利的,能够真正从全局上为各个利益主体考虑、规划工作。
此外,在今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努尔白克力还明确了2017年能源发展改革工作总的要求,要积极推动能源技术装备升级,推进油气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好核电重大专项,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深化能源装备创新发展。要持续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能源法治建设,深化电力油气体制改革。要全面深化能源国际合作,深入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拓展国际油气合作,大力推动核电 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
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装备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年电力国际合作拓展新局面,投资形式多样化,带动了我国标准、技术、装备、金融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中,能源项目成为优势产业和先导项目。
在一带一路合作沿线国家中,阿拉伯联盟国家占三分之一。今年5月中阿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成功举行,签署了中阿宣言和2016~2018年行动执行计划等重要文件。
公报指出,双方将全面开展电力领域合作。通过进一步加强双方经济往来、组织电力企业、研究机构等开展交流互访和研讨,加强在电网规划咨询、电力项目投资和建设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在太阳能光伏、光热、核能领域的合作,此外进一步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和发展实践,在集成供能系统管理和运行模式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说起2016年最受关注的能源合作项目,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当之无愧。一个涉及中英法三国、时间跨度15年,涉及资金近200亿英镑的庞大项目在各方协商下,终于在2016年中秋之夜正式签订。欣克利角项目是三个核电站项目的第一步,后续还有塞兹维尔C核电项目和布拉德维尔C核电项目,后者计划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此项目是英国中止核电建设20多年来兴建的第一个核电站,也是中国核电敲开发达国家市场大门的第一步。此外,中亚能源合作深入推进,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将连接已建成的ABC线,成为全世界最长的天然气管道。不仅造福5亿中国百姓,还为中亚三国创造了庞大的就业机会,实现共建共赢。 一带一路不仅有丰硕的项目合作成果,更有中国能源企业造福沿线百姓的动人故事。中石油公司在投资建设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过程中,先后投入2000多万美元援建了60多所学校、20多所医疗站等上百个公益项目,惠及了80万缅甸百姓。中国电建向赤道几内亚政府捐赠126万欧元,建成了该国唯一的一所电力技术培训学校,他们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友谊的见证者。
引领国际能源发展方向 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
今年的两会召开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能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过去一年,我国公布自主减排行动目标,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取得积极成果。十三五期间要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未过三月,主题为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与此同时,中国在能源领域发起成立的首个国际组织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正式成立,首批会员有80家,覆盖能源、电力、科技、环保、金融等领域,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标志着全球能源互联网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当然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能源部长会议也是继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之后能源行业瞩目的焦点,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关键切入点。会议的召开为我国深入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引领国际能源发展方向、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等提供重要契机。会议共形成《2016年G20能源部长会议北京公报》、《加强亚太地区能源可及性:关键挑战与G20自愿合作行动计划》、《G20可再生能源自愿行动计划》和《G20能效引领计划》4项成果性文件。
苏杭自古并存,在杭州G20领导人会议结束不久,由国家能源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联合主办的2016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苏州召开。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表示,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全球高达3300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他说,我们已经在见证着能源系统的革命性变化。
去年全球新增发电装机总量中有62%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而2011年以来,这一比例一直在50%以上。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正在成为引领者目前中国的风电和水电新增装机均占全球一半以上,太阳能新增容量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气候变化工作是中国政府2016年高度重视的发展问题,在杭州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会议上,中美再次率先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两国 《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合作。潘基文评价称,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基础的贡献、重要的贡献、关键的贡献。紧接着,11月1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6年度报告》正式发布。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目前国家在积极采取强有力政策行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作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中国始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采取切实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