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0日,人民日报、新华网、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科技网、大公报,证券时报、第一财经,兴业证券、招商证券、华安基金,中华工商时报、新华日报、苏州日报、苏州电视台、吴江日报,C114、CNII、网络电信、人民邮电报,中国电力报、线缆世界、电线电缆报等二十多家公共媒体、财经媒体、调研机构及通信、电力行业媒体代表组成的大型采访团:
齐聚亨通,围绕智慧海洋、一带一路两大主题,展开专题交流,共同书写亨通迈向智慧海洋新篇章,描绘亨通国际化发展新蓝图。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备受关注,海洋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作为沟通世界通信与能源互联的海缆,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基础作用。5月9日,亨通智慧海洋专题媒体交流会首先拉开帷幕,众多媒体大咖与亨通深度对话。
上午9时许,采访团正式抵达亨通(常熟)高压海缆园区,与亨通海缆管理团队零距离,详细了解亨通智慧海洋发展有关情况。
亨通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监助理雷志华
致欢迎词
亨通高压总经理李自为
亨通海缆产业介绍
亨通海洋总经理许人东
与同济大学合作介绍
亨通海装(同济大学专家)吕枫
全球海底观测网技术发展与产业化意义
20多家媒体互动交流
在交流会上,媒体纷纷对亨通挺进蓝海取得的成绩竖起大拇指,并从不同侧面,与各位领导、专家进行了热情洋溢的互动交流。
媒体大合影
近年来亨通持续深耕海洋通信、电力领域,后起发力,通过不断努力迅速实现了弯道超车。先后创办了亨通海洋光网科技有限公司、亨通海洋超高压电网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海底光纤网络、海底超高压电网的相关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并在海内外相关重大工程应用中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在全球海洋通信电力及超高压电力传输领域快速跻身主流第一阵营。
2016年,亨通与同济大学合作成立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联合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建立水下光网络联合实验室。2017年4月,亨通与同济大学进一步深度合作,在国内首个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上海临港海洋高新园区合资成立了上海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并提出目标:打造海洋观测网系统设计、装备制造及工程服务领域的全球领先供应商。
下午,采访团走进亨通高压、亨通海洋生产车间,走上亨通港务码头,实地探访亨通走向智慧海洋背后的奥秘。当天,恰逢亨通承担的我国首次开展5000米级海底光缆海试的福海号海试船,完成各项测试任务后,返回常熟市亨通港务码头,媒体纷纷拿出相机与这艘巨无霸合影留念,定格下精彩的瞬间。
参观亨通高压海缆产业园
参观亨通港务码头
5月10日,采访团来到了亨通光通信科技园(吴江园区),另一场重头戏亨通一带一路专题媒体交流会随即拉开大幕。在雷志华的陪同下,采访团首先参观了亨通集团展厅,详细了解亨通发展有关情况,重点了解了亨通智慧海洋、大数据智慧社区、问天量子等产业板块的发展情况,对亨通取得的发展成果赞不绝口。
参观亨通集团展厅
在随后举行的交流活动中,雷志华介绍了亨通发展及一带一路概况;亨通集团运营管理中心总监、亨通光电总经理尹纪成作了亨通梦 全球梦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亨通发展的整体情况和国际化发展概况;亨通集团运营中心副总监谭会良通过分享亨通一带一路案例,介绍了亨通的国际化实践;亨通集团国际副总裁高安敏结合实际,系统介绍亨通海外投资并购及跨文化管理、协同、融合等有关情况。
亨通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监助理雷志华
致欢迎词
运营管理中心总监、亨通光电总经理尹纪成
亨通国际化发展概况
国际副总裁高安敏
亨通海外投资并购及跨文化管理、协同、融合
运营管理中心副总监谭会良
亨通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工程介绍及未来规划
媒体集中采访
媒体大合影
据了解,亨通在26年的发展中,始终认为,企业要发展,必须全球市场定位,并将国际化作为百年亨通的必由之路。为此,亨通确立了5-5-5(50%以上产品销往国际市场、50%以上资本为国际资本、50%以上人才为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目标,明确了三步走(市场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品牌国际化)国际化方针。在走出去过程中,亨通提出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走出去路线图,如今,亨通海外营收的2/3来自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这里也成为亨通品牌迈向世界的桥头堡。截至目前,亨通已在海外创建了6个研发产业基地,在119多个国家注册了国际商标,业务覆盖130多个国家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也将受邀参加这次会议。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