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通海缆:国际品质助推走出去战略
6月28日,2017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亨通携海洋产业的最近成果参展。会议期间,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人东就海缆及水下装备系统的国际化问题接受了《网络电信》记者的专访。
打造国际品质
受渔业活动、锚害、海缆本身质量、海洋油气事故等因素的影响,海缆和水下装备系统失效的事故层出不穷,浅海故障率还远高于深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提高海缆和水下装备系统的品质迫在眉睫。
对于国内的海缆和水下装备系统制造商而言,面临的问题不仅在于提高质量,更加要将品质国际化,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许人东认为,中国海缆起步较晚,而国际海缆市场又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占据,中国海缆品质的国际认可度不高。此外,国内缺乏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和长期的技术沉淀,缺乏对制造过程进行系统控制的方法,缺乏权威的行业监测机构与行业标准,使得国内海缆产业的国际化之路举步维艰。
为打造海缆和水下装备系统的国际品质,亨通付出了诸多的努力。在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从合格制造变成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号召下,亨通强化质量概念,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在UJ、UQJ国际海光缆产品认证中取得了26张认证证书,成为目前国内获得该联盟证书组合最多、认证缆型最多的企业。为进行科学的运营管理,亨通提出了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生产精益化的三化建设,并希望通过三化来促进国际化。在开发新产品时,亨通运用了国际先进的研发及项目管理流程(IPD流程、PMP流程)以及计算机仿真设计,研发团队拥有国际外专千人计划1人,博士12人,硕士及高级职称42人,科研实力从硬件到软件都十分雄厚。
许人东以视频的方式向记者展示了亨通海洋在2017年5月成功完成的5000米级海底光缆海洋试验。此次海试是国内海底光缆制造企业首次进行国际化的海底光缆海洋试验,具有43年敷设和修补海缆经验的船长大卫福斯特在见证后评价亨通海缆在各个方面都能很好的满足海洋系统要求。
坚持走出去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全球海底光缆的建设也在不断提速,目前全球已投入使用的海底光缆超过230条,实现了除南极洲以外的六个大洲的连接,此外还有十余条正在建设的海底光缆。在一带一路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尘埃落定后,国内线缆企业也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布局海底光缆。
为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亨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硬件上,亨通建设了现代化的海缆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5000公里,拥有自己独立的港口,可负责进出口。长距离跨洋通信集成平台分为存储区域和集成区域,存储区域的6个缆池可存储6000KM深海海底光缆,集成区域设计RPT存放量为120个。新建世界一流的海缆及水下装备检测中心。在人才上,亨通打造了国际化专业人才梯队,拥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1名,5名外籍专家。
亨通的走出去进程正在加速,多个项目已在国外落地应用。如2016年马尔代夫项目共生产了1115公里有中继和无中继海缆,单根无接头最长长度为300公里。2016年亨通为科摩罗项目提供了278公里无中继海缆。作为亨通在中美洲的首个海光缆项目,Belize项目长达28千米,同时还使用了亨通生产的陆缆。
虽然亨通海缆已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但许人东回想起进入的过程,仍存在着不少担忧。海缆的前期硬件投入和研发投入很大,为获得国际准入门槛而进行的国际项目、UJUQJ产品认证、海试等都需要巨资投入,一般企业难以承受。海缆的经营风险也很高,包括质量风险、市场风险,投资回报周期长,短期亏损难以避免。在运营中,对生产装备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人员技能、项目管理能力等的要求都非常高。因此,许人东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给予大力扶持,从政策及产业发展层面带给中国线缆企业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亨通海缆正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以国际品质为中国制造正名。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下一篇:亨通力缆一高铁产品获得CRCC认证
- 上一篇:龙门500千伏变电站拉开投运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