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用电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已经在2016年9月冬去春来,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而且经济结构正在朝着理想的轨迹发展。
2017年下半年以来,关于我国经济是否已经进入新周期的讨论与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之所以存在争论,是因为还没有寻找到明确的证据,证明经济已经出现了企稳回升迹象。
判断国家经济运行状况,找到一个准确的数据依据至关重要。在当今时代,电力被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对于任何经济体而言,用电量都与其产出呈正相关关系,而且电力数据实时、准确、可靠,因此可以作为反映经济活动轨迹的良好指标。
从2017年前11个月的全社会用电数据看,我国经济的整体增长走势令人乐观,一直保持了回升态势,因此可以断言,2017年经济运行状况应该会好于2016年,我国经济已经走出低谷,迎来了增速上升与结构优化的V型上升阶段。
经济迎来又一春
根据全社会用电量的变化规律,我国经济的一个完整周期约为9年左右,像正弦波一样起伏式发展,如果用春夏秋冬四季来比喻经济的复苏、繁荣、萧条、衰退四个阶段,每个季节平均耗时两年半左右。通过与经济运行实际数据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这个电力经济学模型模拟出的经济周期对真实经济季节的判断基本正确。
在最近的一个经济周期中,2008~2009年冬季期间,因为政府大幅投资的拉动,经济增长越过了春季,直接进入2010~2011年的夏季,然后进入2012~2014年的秋季,并于2015年进入冬季。201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触底,仅为0.95%,但是到了2016年,用电量增速已经回升到了4.95%,至今增速仍然持续攀升,由此可以判断,我国经济增长已经重新步入春季。
2017年前11个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7330.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6.5%。保守估计,2017年全年用电量增速肯定会在6.3%以上,相比于2016年有明显的回暖迹象。2016年用电量增速大幅增加的原因中,有两个意外因素,其一是夏季天气炎热,推高了居民用电需求,如果排除这一因素,增速将降至3.5%左右;其二是2016年为闰年,多了一天的用电量。而2017年在不具备意外因素的情况下实现了用电量的更快增长,说明我国经济确实已经出现了全面回暖的趋势。
通过用电量数据,可以计算出国家重点关注的几种主要产品的产量。2017年前11个月,除了面临严重去产能压力的水泥和钢铁产量依旧在下降,煤炭、有色、纺织品、纸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等的产量均呈上升态势,这是市场需求增加导致的结果。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2017年年初,政府制定了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而通过就业数据与用电量的关系可以推算出,2017年1~11月份,我国第二产业新增就业657.19万人,第三产业新增就业1561.16万人,二者合计新增2218.35万人。即便预测数据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预计2017年新增就业也将创近几年以来的新高。
从用电量数据来看,我们不仅看好当前阶段的经济增长,也应该对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信心。在各细分行业中,2017年前11个月,器械设备制造业的用电量同比增幅较大,这说明企业对未来的市场预期较为乐观,已经开始为扩大产能做准备。企业是实体经济的微观组成部分,其生产规模的扩大将为宏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从2011年1月份以来,我国第三产业用电保持平稳增长,用电增速要大于第二产业;2015年11月份以来,第二产业中的轻工业用电增速又基本高于重工业。这是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后期的用电特征,也是经济结构持续调整的成果。
2017年依然延续这两大用电特征,前11个月,用电量增速最高的是第三产业,达到了10.51%,服务业发展很快;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为5.5%,其中轻工业增长强劲,高达7.06%,而重工业仅增长了5.12%,说明重工业不再具备快速增长的市场环境。
利用电力经济学模型可以计算出,2017年1~11月份,GDP比2016年同期增加了7.97万亿元(2015年价格,下同),其中第一产业贡献了4.39%,第二产业贡献了35.42%,第三产业贡献了60.19%。从经济结构来看,2017年前11个月三大产业的比重分别为7.04%、38.38%和54.58%。
具体来看,在第二产业发展中,设备制造业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当前重工业去产能的环境下,拉动设备制造业增长的主要是轻工业企业,即直接生产消费品的企业。第三产业方面,各细分行业新增增加值对新增GDP的贡献率基本均衡,其中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业的贡献均超过了10%,表现最为抢眼。
从产业发展动能角度分析,重工业主要为投资拉动,而轻工业的产品大都为直接消费品,为消费拉动,第三产业更是直接反映了消费需求,轻工业与第三产业发展较快,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正在朝着理想的轨迹运动,逐步由投资驱动转向了消费驱动。
在我国经济处于新一轮周期上升阶段的时候,经济结构出现上述这些变化是让人欣喜的,这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战略机遇,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创造了条件。最近一段时期,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提出了许多警示,从金融风险到市场泡沫,从产能过剩到地府债务等等,这可以让我们更加警惕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风险,防范于未然。然而,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的出现,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对此,我们应该有所认识并及时研究相应对策,比如用电量增速回升较快,需要不断地滚动调整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经济全面回暖带来了能源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需要及时调整能源发展规划以保证能源供给安全、可靠、成本可承受;由消费拉动的市场需求旺盛,需要不断审视相关的产能调整政策,使其适应新的经济增长等等。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