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国家战略层面,已将包括海上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作为新时期能源发展的主攻方向,计划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20%。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总体目标是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围绕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将成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
资料来源:彭博社
近年来,为鼓励促进海上风电的发展,国家在海上风电规划建设和价格机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要求通过减免税收、鼓励发电并网、优惠上网价格、贴息贷款和财政补贴等激励性政策来鼓励发电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发电。2009年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工作大纲》,海上风电发展逐步成为热点。
2014年被称为我国海上风电元年。当年6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规定2017年以前投运的潮间带风电项目含税上网电价为0.75元/千瓦时,近海风电项目含税上网电价为0.85元/千瓦时。电价激励着我国海上风电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在2017年8月,我国共有19个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它们的总装机容量达到480万千瓦。
国产设备技术水平大幅提高
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探索后,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一些样机及示范风电场的开发、建设、运行和维护,国内海上风电机组技术、风电场勘测设计能力、施工装备和安装能力、建设管理水平均得到了较大提升,海上风电行业标准体系也在逐步地完善。
资料来源:吴敬儒《2015-2030年电力工业发展展望》
风力机设备方面,国内主要设备制造企业的2.5~4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已经成熟,5~6兆瓦机组的设计制造能力已经具备,处于样机试验阶段;施工和运维船舶方面,国内施工企业和造船企业都积极研发制造适应海上风电施工、安装、运输的装备船舶,具备了大直径桩基沉桩、风力机整体与分体安装能力,高压海缆敷设船只及专业运维船只也在不断地创新改进;勘测设计方面,科研院所通过不同区域的工程设计和国家及地方科研项目,初步具备了海上风电勘测设计能力和关键技术研究能力;标准制定方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标准化委员会通过学习、借鉴国际标准,总结国内海上风电建设经验,制定了一些海上风电标准、规范。
如今,我国海上风电规划蓝图已基本完成,海上勘察设计、风电机组、施工安装等关键技术不断进步,有效地降低了海上风电场的建设成本,为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政策的支持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的海上风电已具备走出国门的底气和核心竞争力,具备了全球发展的实力。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