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登上舞台 拉近世界距离
日期:2014-07-23 08:33

距离中国首席高铁推销员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已经过去一个月,如今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巴西之际也邀请世界上车。对此,这个150年前将铁路带到中国的英国还特地发表了一篇《中国铁路想请全世界上车》,对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和随之带来的经济活力表示称赞。
这个被中国高层不断推销、被外媒如此盛赞的中国高铁,请全世界上车的信心究竟源自哪里?
去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出访东南亚、非洲、欧洲国家时大力推介中国高铁,与多国就高铁合作展开了密切交流。在泰国国会演讲时,李克强表示,中国拥有先进的高铁建设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泰国推进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物流畅通、经济繁荣。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时,李克强指出,中国将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对非合作的重要位置,与非洲合作打造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区域航空网络,并计划在非洲设立高速铁路研发中心。出访英国时,达成了双方推动高铁等领域合作的意向。国家总理作为推销员推介高铁,这份信任和自信,不容小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铁已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促进了地区融合,为区域资源流通和点面结合的辐射式经济发展方式聚合了推动力。交通的便捷通达和空间位移的优化组合带来人力、物力、资金、文化等各种资源流动的加快,高速铁路线的铺开,让经济带城市群经济圈的概念愈发清晰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以线带点、带面,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东、中、西部的融合,从交通到经济,再到观念和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愈发重要的影响。这种发展背后的正效应不得不说是中国铁路走入世界视野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直以来,中国都被视为世界工厂,一度以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制造为标签。如今,中国的对外贸易形象正逐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就连西方大国的主流媒体也不禁感叹,中国一度以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世界工厂著称,现在它将子弹头列车加入了产品名单中,这是它能向上攀登技术阶梯的象征。在以市场和竞争为至高利益的国际市场,从不会有无缘无故的青睐,也不会有无来由的信心。
十年间6次大提速,以较小的代价和较短的时间使运能提升50%;六年内从无到有,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几十年中,穿越沙漠,跨越海峡,开上世界屋脊,开启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打造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朝发夕至,南北通途。在腾格里沙漠,在琼州海峡,在青藏高原,在高寒地带,在繁忙的城市,在边远的 郊县,10万公里营运里程不计其数的站点线路中,两根铁轨承载着数亿人的出行祈盼。如果说世界愿意在中国铁路的邀请下上车,那一定是因为看到了他的底气从中国日益繁荣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这个拥有近世界1/5人口的国家日渐提升的国际地位,更是从中国铁路卧薪尝胆,在发展中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突破。
世界为何纷纷拥抱中国铁路?
在巴西,中国列车已经承担了里约热内卢80%以上的运能,泰国曼谷的BTS地铁列车、被沙特当地人称为沙漠中流动的绿色的朝觐地铁等也都是中国制造。而如今,秘鲁、巴西也将和中国合作开展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
巴西近几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正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巴西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却存在瓶颈,铁路建设里程不足,难以满足经济发展之需。习主席此次访问在推进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意见众大,中秘巴合作修建跨洋铁路,一方面说明跨洋实际货运需求的存在,另一方面说明,中国铁路技术水平和施工建设能力的日益提升,已经在国际视野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国内铁路的运营里程和旅客、货物发送量正不断刷新着各项记录,特别是高铁事业的发展,使空间距离感缩短,让普通大众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更多选择,活动范围扩大了很多,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结构。
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始于2008年,在不到六年时间内,高铁技术从进口实现了自主研发,并有多项领域技术居于世界先进行列。高铁虽然不是诞生于中国,却在中国趋于成熟走向辉煌,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这背后具有许多必然的因素。首先我们广阔的疆域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亟需高铁这样一种介于飞机与普速铁路之间的平衡性极佳的交通工具,是国家领导层的慧眼发现高铁这匹千里马,这是我们引进高铁技术的初衷;其次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大规模的高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可以说我们是用实力让梦想照进现实;第三,从过去的铁道部到现在的铁路总公司身上都背负着国字的属性,正是因为国字才让中国铁路不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甘于背负如此巨大的压力去发展高铁,这种魄力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铁路企业都无法比拟的。
高铁被中国吃得津津有味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已经实现运营的高铁轨道总长达11,085公里。要知道,中国在2000年的时候还一公里高铁轨道都没有。到2020年,中国铁道部计划完成总长25,000公里的高铁轨道建设,连接国内所有主要城市。其中部分是客运专线,另有一些也能用来运送货物,称之为高铁物流。预计完成这项建设计划的总成本约为3,000亿美元。
让我们再看看美国,这个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国家,这个在加州淘金时代用铁路创造了多个亿万富豪的国家,如今却落后于全世界。美国所定义的高速铁路(每小时时速120公里),相比中国简直就跟牛车差不多。此外,相当遗憾的是,作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美国只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每小时的时速达到240公里,这条线叫做阿西乐特快(Acelaexpress),是从波士顿开往华盛顿。而且,美国目前投入建设的高铁专线只有一条,即加州高铁项目。加州高铁第一期预计将在2029年投入运营,届时可以使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的旅行时间缩短到2小时40分钟。这个项目原来的1,000亿美元预算已经被砍到690亿美元,因为设计从全高速系统调整成了混合系 统。混合系统可以对现有的当地和区域铁路网络进行现代化升级,以便在增加更多的专用轨道之前,高铁可以利用改造的线路。
而在欧洲处于高铁技术前沿的国家并不是富裕的德国和法国,而是南欧类似西班牙这样债务缠身的国家。预计到2022年,西班牙将建设3,010公里长的高速铁路,此外,西班牙已经开始成功地将他们的高铁技术出口到其他国家。不过,法国的确是欧洲最早的高铁拥护者,预计法国对高铁的投入将持续到2020年。与此同时,德国也计划建设670公里的新线路,并将在2025年投入运营。
当西方国家还在围绕高铁的优劣争论不休之际,努力腾挪预算和争取公众支持,中国却有望在高铁领域成为新的世界领袖,无论是投入、建设、材料供应、运营还是铁路技术出口,都将领先其他国家。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